作者/ 大隊長 編輯/ 2019-03-18 16:19:00.0
太多的中國人愿意相信并樂于制造各類泡沫,只有在泡沫中他們才有機會短期攫取暴利。其實,時代從未放棄我們,是我們在放棄自己。
有一種生活就像洋蔥,當你把它一層層剝開的時候,你的眼中會滿是淚水;當你剝掉一層以后,會發(fā)現下面還有一層接著一層;當你把它剝到盡頭,會發(fā)現它其實是沒有心的。這種 "洋蔥式的生活",是一種幾乎看不到希望的生活。
"洋蔥式的生活"最早起源于日本。戰(zhàn)敗之后,日本國內經濟崩潰,民不聊生。曾經大肆宣揚的"東亞經濟共榮圈"被徹底拋棄,取而代之的是非常務實的內容:教大家如何"活下去"。
經濟上的泡沫,也會產生思想上的泡沫;經濟泡沫破裂以后,思想上的泡沫也會隨著破裂。
不只是經濟泡沫會帶來思想上的泡沫,股市的泡沫也會帶來投機者思想上的泡沫,就像這段時間的上漲,就讓大部分人在思想上陷入了瘋狂的氛圍,完全忘記了對危險的警惕性。
當經濟繁榮的時候,大家都覺得賺錢很容易,對工資,職業(yè)晉升,創(chuàng)業(yè),都抱有很大的希望,甚至于已經是幻想,幻想著未來就會一直這么好下去,而且是越來越好,似乎泡沫是永遠不會破滅的。
這就是經濟的泡沫帶來思想上的泡沫,并且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。
這樣說還不嚴謹,應該說經濟上的泡沫,和思想上的泡沫是共生共滅的關系。
當經濟泡沫破裂以后,思想上的泡沫也會隨著破裂。
而經濟泡沫破滅之后,往往會由于恐慌而導致經濟過度低迷。
人們在思想上,同樣會放大這種恐慌,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。
由此帶來的直觀體驗,就是散戶們永遠都那么喜歡追漲殺跌的行為。
在這個過程中,能夠始終保持冷靜理智的人,往往就能夠在大家瘋狂的時候及時的退出,在大家恐慌的時候又冷靜的進入。
如果能夠把自己從這種外在因素中抽離出來,把自己置身事外,再反過來去看待這個事情,就能夠看得更清楚,更全面。
這在佛家叫無我,現代科學則叫做客觀。
中西方哲學其實也有相通之處,例如無我和客觀講的就是一個事情。
無我,就是要把自己從事件中抽離,反過來去觀察事情的發(fā)展。
客觀,顧名思義,就是要以做客的心態(tài)去觀察事物的發(fā)展,而不是以主人公的心態(tài)去做自我代入。
總是過于注重自我體驗,那就是主觀了,過于主觀,你看到的往往就是你所想,而你所想的,不一定就是真實發(fā)生的客觀事實。
最典型的例子,很多人玩模擬炒股的時候,其實都是贏錢的,一旦實盤交易就虧損,這就是客觀和主觀的區(qū)別。
模擬交易盈虧的是數字,不是真錢,自然很容易做到相對客觀。而實盤交易很自然的就會做自我代入,往往就主觀了。一旦陷入了主觀思維,你所看到的東西,就不一定是客觀事實,以此為依據去做交易,輸錢也就很正常了。
就像股市上漲的時候,大家就會偏向放大利好,忽略利空。股市下跌的時候,就會放大利空,忽略利好。這其實都是自我,主觀的思維在作祟。
可但凡是泡沫,總歸是要破滅的。而只有在這些泡沫全都破滅后,我們才會看清誰在裸泳,也才能看到中國復興的光明大道。